近年来,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,员工的使命感与信仰是支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柱。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,这点尤为关键。
当一个企业发展非常迅速,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,如果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,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,自然而然会降低员工的创业热情,影响工作效率,甚至导致员工流失。
另外,高成长性企业一般以生存和发展为首要任务,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,创业氛围会逐渐减弱,凝聚力也会降低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好,而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的原因。
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误区,希望能够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辅助管理的企业抛砖引玉。
误区一: 文化建设可以一蹴而就
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,既不会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。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,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。只有经过持续艰苦的共同努力,企业文化才能够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,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。否则,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个漂亮的摆设。
误区二: 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。
不可否认,在一定程度上,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。但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过程外,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过程。全员的参与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因为最终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得到这些员工的认可。
在文化建设方面,员工主要可以参加如下几方面工作:凭借在公司工作的点滴感受,参与文化理念的制定过程中;通过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,帮助公司改变不合适的做法;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;注重自身行为,对内影响同事,对外为企业争光。
误区三: 横空出世,求新求异。
不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,在理念的编制上,只顾求新求异,大有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之势,导致文字晦涩难懂,员工连看都看不明白,何谈深入人心?另外新异的文字同企业自身相关联是有一定难度的,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横空出世的一本小册子,也就成了无本之末。
实际上,正确的做法是,不仅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、固化于制、外化于行;而且企业文化理念要从员工行为上提炼,通过公司制度塑造。因此核心理念层、制度层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是互相作用的。
误区四: 编写文化手册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。
不可否认,响亮的文化理念对于内聚人心和外树形象有一定作用,但是这项工作绝对不是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工作。文化手册只是基于企业过去优秀的文化理念基础上,加入先进的文化理念所形成的理念手册。换句话说就是把企业文化的文化描述出来。
实际上,文化手册编制完成后的实施推广工作更为重要,所耗资源更多。改变员工的行为容易,改变员工的思想很难。企业文化的实施不仅需要公司各级领导人身体力行,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,各部门的大力配合,而且要广泛的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以及企业配套制度的完善等等。
误区五: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宣传来完成。
不少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,以各种宣传活动为主。座谈、宣讲、培训,甚至就文化理念进行考试。通过这些宣传活动,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认识,甚至可以倒背如流。但是员工对文化认可了吗?
实际上,文化建设不仅依靠各种宣传,更要依靠激励和约束、利益共享来实现。要让员工知道,遵循企业文化理念对于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好处,让员工感到自身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。做到这一点,需要对公司分配等重要制度按照文化理念进行修改,让“文化”长上“制度”的腿。员工能够对文化倒背如流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,真正的目标是员工对文化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可,在行为上能够体现文化理念。
近年来,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,员工的使命感与信仰是支撑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支柱。对于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,这点尤为关键。
当一个企业发展非常迅速,在行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,如果相应的企业文化建设没有跟上,并且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,自然而然会降低员工的创业热情,影响工作效率,甚至导致员工流失。
另外,高成长性企业一般以生存和发展为首要任务,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,创业氛围会逐渐减弱,凝聚力也会降低。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好,而文化氛围却越来越差的原因。
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误区,希望能够为真切地想用利用文化辅助管理的企业抛砖引玉。
误区一: 文化建设可以一蹴而就
#p#分页标题#e#
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,既不会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。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,伴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。只有经过持续艰苦的共同努力,企业文化才能够融化在员工的血液里,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。否则,企业文化就会成为一个漂亮的摆设。
误区二: 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的过程。
不可否认,在一定程度上,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。但文化建设除了自上而下的过程外,还需要自下而上的过程。全员的参与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因为最终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得到这些员工的认可。
在文化建设方面,员工主要可以参加如下几方面工作:凭借在公司工作的点滴感受,参与文化理念的制定过程中;通过对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,帮助公司改变不合适的做法;积极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;注重自身行为,对内影响同事,对外为企业争光。
误区三: 横空出世,求新求异。
不少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,在理念的编制上,只顾求新求异,大有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之势,导致文字晦涩难懂,员工连看都看不明白,何谈深入人心?另外新异的文字同企业自身相关联是有一定难度的,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横空出世的一本小册子,也就成了无本之末。
实际上,正确的做法是,不仅要将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、固化于制、外化于行;而且企业文化理念要从员工行为上提炼,通过公司制度塑造。因此核心理念层、制度层
和物质层三个层次是互相作用的。
误区四: 编写文化手册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。
不可否认,响亮的文化理念对于内聚人心和外树形象有一定作用,但是这项工作绝对不是文化建设的最主要工作。文化手册只是基于企业过去优秀的文化理念基础上,加入先进的文化理念所形成的理念手册。换句话说就是把企业文化的文化描述出来。
实际上,文化手册编制完成后的实施推广工作更为重要,所耗资源更多。改变员工的行为容易,改变员工的思想很难。企业文化的实施不仅需要公司各级领导人身体力行,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的精心组织,各部门的大力配合,而且要广泛的发动全体员工参与以及企业配套制度的完善等等。
误区五:文化建设主要依靠宣传来完成。
不少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,以各种宣传活动为主。座谈、宣讲、培训,甚至就文化理念进行考试。通过这些宣传活动,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一定认识,甚至可以倒背如流。但是员工对文化认可了吗?
实际上,文化建设不仅依靠各种宣传,更要依靠激励和约束、利益共享来实现。要让员工知道,遵循企业文化理念对于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好处,让员工感到自身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。做到这一点,需要对公司分配等重要制度按照文化理念进行修改,让“文化”长上“制度”的腿。员工能够对文化倒背如流不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,真正的目标是员工对文化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可,在行为上能够体现文化理念。